
晨光初醒,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的田间鱼塘里,江门海关所属台山海关的关员正在对台山端芬镇胜业鳗鱼养殖场的鳗鱼进行检验检疫,不久后,这批5800千克的活鳗将启程前往海外。这是“十四五”期间传金所,江门海关为台山鳗鱼“游”向世界保驾护航的一个缩影。
江门台山作为我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和出口基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对水质极为“挑剔”的鳗鱼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近年来,台山鳗鱼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活鳗出口金额由2020年的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5亿元、增长了58.8%,出口量在全国的占比连续5年排名第一,擦亮了独属台山鳗鱼的“美味”招牌。
江门海关关员前往鳗鱼养殖场调研。江关宣 供图
“近些年,我们立足于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养殖资源禀赋,通过技术帮扶和‘送政策上门’传金所,帮助关区活鳗养殖企业取得出口活鳗注册登记资质,持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江门海关动植物检疫处动物检疫科副科长尼桂祯说。
五年间,江门海关关区的鳗鱼养殖场、中转场从19家增长到如今的39家,为台山鳗鱼扎实地打通了走出国门的“第一关”。
台山鳗鱼要想“畅游”四海,除了要取得出口资质,还要依赖本身过硬的质量。“日本、韩国等国家对进口水生动物把控比较严格,我们活鳗养殖场产能不断增加的同时,更要确保出口鳗鱼的品质,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康泓水产养殖场负责人宋学明说。
日本、韩国先后实施农、兽药肯定列表制度,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标准高,对出口企业养殖用药用料和自检自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该关积极引导出口鳗鱼注册登记养殖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农户”生产模式,结合贸易国通报项目指导企业改进养殖节点、科学制定自检自控计划;同时持续优化技术性贸易措施“收集—研判—应对”工作模式,打通“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直送链条,将检测项目和标准对接日、韩等主要国家市场,从源头保障出口水生动物质量安全。
“有了海关的指导,我们养殖场成功完成了对日、韩的推荐,收到的订单也是越来越多,接下来更有信心继续扩大鳗鱼出口。”胜业鳗鱼养殖场负责人姚平说。
随着智慧海关建设步伐加快,江门海关推出了“出境水生动物关键节点信息化溯源监管”模式,实现关键节点影像数据库、海关实时视频监控室、“摄像+5G”运输工具视频监管体系“三合一”的全链条溯源监管。“通过海关监管模式升级,现在活鳗运输的存活率提升至99%以上,每年随行押运的人工成本节省约300万元,有效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持续高质量发展。”该关所属台山海关查检科科长丰威说。
北来要作尝鲜客,一段鳗鱼一段金。如今,台山已经形成了从鱼苗供应、养殖、烤鳗加工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台山鳗鱼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了62亿元,带动上万农户实现增收。今年1-9月,台山活鳗及其制品出口6521吨、货值10.9亿元。
展望“十五五”规划,江门海关将继续助力台山鳗鱼乘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激发鳗鱼产业新活力,以“水中软黄金”的姿态,奋力“游”向世界。
南方+记者 李霭莹 通讯员 江关宣传金所
融凯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